风水考察

第一届海内外风水专家团考察中国名胜风水宝地

时间:2012-8-6 17:21:04  作者:堪舆研究院  来源:堪舆研究院  查看:170  评论:0
内容摘要:由中国国际周易联合会组成的海内外易学专家、地理风水专家、建筑专家、周易爱好者、联合会专家组成的考察团,于2005年7月17日,对明代风水标志性古墓群建筑“十三陵”进行了...
考 察 北 京 十 三 陵
中国名胜风水考察帝王风水十三陵 点评
第一届海内外风水专家团考察中国名胜风水宝地
(一)活动时间、目的和宗旨
  由中国国际周易联合会组成的海内外易学专家、地理风水专家、建筑专家、周易爱好者、联合会专家组成的考察团,于2005年7月17日,对明代风水标志性古墓群建筑“十三陵”进行了考察,并结合所得理论进行深入透彻的研究,并举办学术论坛,畅谈考察议题,以达到解读帝王陵墓风水之奥秘,进一步挖掘周易风水之精髓,使其周易风水文化在现代科学文化建设中,得到学术和使用的双重价值。 
(二)关于十三陵的神奇传说
  十三陵始建于明永乐七年(即1409年),为了求得吉祥的墓地,明成祖命江西风水师在昌平境内找到了这一片土地,经朱棣亲自踏勘确认后并封为“天寿山”。以后的十二代明朝皇帝相继建陵于此,在具体确定它们的墓址时,都有风水师具体操作。所以,也就平添了十三陵的种种神秘感,有关于它的传说更是广为流传。
(三)实地考察风水布局与地理特征
(1)地理特徽
  明朝崇尚“事死如事生”的礼制,认为人死后,灵魂犹在,还有饮食起居的要求。因此,这十三座皇帝的陵寝建筑比拟皇宫,预示了帝王的尊崇地位和君临天下的浩大气势。其所在地被认为是风水宝地。明朝永乐年间,江西术士廖均卿说昌平北有“吉壤”,叫黄土山,山前有龙虎二山,形成风水宝地。当朝皇帝朱棣决定在此建造陵墓,并改黄土山为天寿山,于1409年6月20日开始修建长陵。十三陵的陵园广袤宽阔,燕山余脉自西北逶迤而来,成为天然屏障;几股河水在平原交汇后,缓缓东去。这里山峦起伏,林木苍翠。陵园营建时,四周依山势筑围墙,总长达12公里,围墙险要处十几个关口,并建城关、敌楼,驻军把守。设口驻军,除保卫陵园之外,还有捍卫京师的重要意义。因为陵园地处京北要道,北通要塞黄花镇,西达居庸关,东接蓟、辽,其位置犹如京北门户。 
第一届海内外风水专家团考察中国名胜风水宝地
(2)风水布局
  十三陵所处的地形是北、东、西三面环山,南面开敞,山间泉溪汇于陵前河道后,向东南奔泻而去。陵前6公里处神道两侧有两座小山,东为“龙山”,西为“虎山”,符合东青龙、西白虎的四灵方位格局。用风水理论来衡量,天寿山山势延绵,“龙脉”旺盛,陵墓南面而立,背后主峰耸峙,左右“护砂(山)”环抱,向南远处一直伸展至北京小平原,前景开阔。陵墓的“明堂”(基址)平坦宽广,山上草木丰茂,地脉富有“生气”,无疑是一处天造地设的帝陵吉壤。在中国传统风水学说的指导下,十三陵从选址到规划设计,都十分注重陵寝建筑与大自然山川、水流和植被的和谐统一,追求形同“天造地设”的完美境界,用以体现“天人合一”的哲学观点。
(四)风水点评
  面对如此良好圣水,在为期一天的十三陵帝王风水考察圆满结束之际,来自海内外的易学专家、地理风水师和风水文化爱好者一行十六人在对十三陵帝王风水的布局进行了考察之后,针对风水文化、人文景观、生态平衡和天人合一等有关陵墓风水专门举办了研讨座谈会,专家们各自对帝王风水发表了精彩点评和独到见解,巨天中会长做了较为全面的阐述:十三陵的易学风水在当时的朝代,考察了天干的因素(即天时,天时考虑三、六、九)、人的因素(明代十三代皇帝陵墓都建在此)、地的因素(土质很差,以虎山为最差。也许它原来的土质是好的,到现在已经发生变化)。美国的电子通讯行星曾拍摄到中国有十三个明亮的点,其威力比核武器还厉害,经调查发现,就是十三陵。它不但保佑了明朝十三代帝王江山,也保佑了大汉民族的生生不息。这个十三陵是一个聚人气、才气的风水宝地,就像故宫一样。虽然朝代变换,民族却愈加强大。
标签:第一 第一届 一届 海内 海内外 
相关评论
评论者:      
企业风水|易经之家|起名改名|风水改运|周易预测 - 北京中建堪舆环境研究院(www.zghjfs.com) © 2019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惠新南里2号(全国市长研修学院)三层、四层 电话:010-51662803 15810916953 QQ:623521904 京ICP备160354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