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易经哲学小故事
眼见为实与道听途说
孔子和弟子们周游列国时,曾被困于陈国和蔡国之间,连续困了七天,没有食物可以吃。有的弟子,心中因此而忧虑。但此时,孔夫子依然每天不断地学习,没有一丝毫的埋怨与担忧。子贡见同学们如此饥饿困顿,便用自己身上的财物,到外面换了少许的米回来,希望给大家解解饥。人多米少,颜回与子路便找了一口大锅,在一间破屋子里,开始为大家煮稀粥。子路有事离开了一会儿,恰好此时,子贡从井边经过,一扭头,正好看到颜回拿了一小勺的粥往嘴里送。子贡看了有些不高兴,但他没有上前质问颜回,而是走到了夫子的房间。
子贡见了夫子,行礼后,问夫子:「仁人廉士,穷改节乎?」孔子回答道:「改节,即何称于仁廉哉?」如果在穷困的时候,就改变了气节,那怎么还能算是仁人廉士呢?
子贡就接着问夫子:「像颜回这样的人,该不会改变他的气节吧?」夫子很明确地回答子贡:「当然不会。」子贡便将看到颜回偷吃粥的事,告诉了夫子。
夫子听后,并没有很惊讶,说道:「我相信颜回的人品已经很久了,虽然你这么说,但我还是不能因为这一件事就怀疑他,可能其中有什么缘故吧,你不要讲了,我先问问他。」
于是,夫子便召了颜回来,对他说:「我前几天梦到了自己的祖先,想必是要护佑我们吧?你粥做好了之后,我准备先祭祀祖先。」
颜回听了,马上恭敬地对夫子说:「夫子,这粥已经不可以用来祭祀先祖了。」
孔子问:「为什么呢?」
颜回答道:「学生刚才在煮粥的时候,粥的热气散到了屋顶,屋顶被熏后,掉了一小块黑色的尘土到粥里。它在粥里,就不干净了,学生就用勺子舀起来。要把它倒掉,可又得带出一些米汤,不忍心浪费,就把它喝了。
吃过的粥再来祭祀先祖,是不恭敬的啊!
孔子听后说:「原来如此,如果是我,那我也一样会吃了它的。」
颜回退出了之后,孔子回头对着几位在场的弟子们说:「我对颜回的信任,是不用等到今天才来证实的。」几位弟子由此受到了深刻的教育,非常信服。
孔子感叹道:常言道:眼见为实。今天看来,眼见未必为实啊!
子贡更加感慨的说:“我亲眼看见的事情也不确实,何况是道听途说呢?”
评解:
易道本源在于变,事事有利则有弊,被人误解只是一时之辱。作为朋友或亲人不要因为误传或小人谗言听信一面之词,有时候亲口说的话伤害了对方,是因为在特殊环境下冲动所为,时过有悔。亲眼所见之事还不为现实,何况是道听途说呢?